中家和家政列为政府“扶贫攻坚”推广单位
信息来源: 本站编辑 发表时间: 2012/8/12 字体:【】【】【 打印 关闭

 

 

把扶贫攻坚这台大戏唱得更红火

 

     1月10日,当陵川县马圪当乡瓦窑上村村委主任张玉龙,从市某局领导的手里接过2万元帮扶资金时,长长地舒了口气:“这下咱有了支付村民的工资款啦!”这个村去年人均收入只有2670元,不少村民等着村委会发放夏季修路时的工资过年。可是,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,只好恳求结对帮扶对象从办公经费中挤钱援助。不用说,他们的年过得很纠结。

     然而,在该县的潞城镇上郊村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,村民们从大棚里将一箱箱青翠欲滴的新鲜蔬菜码放在卡车上,喜滋滋地拉出村外,送向市场。这也是个贫困村,但他们在住村领导的协调下,建起了农业科技园,不出门就赚到了钱,赶上了全市农民收入的平均水平。

     同样是扶贫,有人在节节升高的山峰上扬眉吐气,有人在几近沉睡的山沟沟里佝偻前行……这是个扯不完的话题。

     标准提高,脱贫难度加大

     贫困,是个相对概念。农村发展的过程,实际上就是贫困与富裕的博弈。在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偏远山区,对贫困的理解也不尽相同。中条山脚下一位留守大爷问记者,搬出去是不是就能打电话?这一问超出预料,问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。这距离,不仅在于地理,更在于心理。30年前,他兴许会问,哪里能填饱肚子?到了20年前,就会问,啥时盖起新房子?10年前,他可能问,电视接受信号好吗?

     经济在发展,社会在进步,这位大爷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向着好的方面转变。但是,他是不是走出了贫困,却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。面对外出打工不愿回归的子女,很多留守老人显得百般无奈。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,但外面的世界依然很精彩。留守还是搬迁,满足抑或追求,实在是让人难于决断的选项。

     1994年3月,国务院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,要求用7年时间,基本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,这就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。脱贫标准,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达到500元以上。当年,我市年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为1.2万人。市政府集中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调动一切积极因素,全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。1997年,我们骄傲地宣布:提前3年实现扶贫攻坚目标,农民基本达小康。这在当时,标志着我市已经完全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。事实上,依靠“五小工业”低水平发展,并不能保住这一发展成果。此后,扶贫工作一直伴随小康建设的不断开展和深入,成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体两面。

     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,环保日益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,我市倚重煤炭资源的重型结构被迫优化,“五小工业”纷纷落马,农村经济面临严峻考验。这时,一些早已脱贫的村又开始返贫。2008年8月,市委、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将全市500多个人均纯收入不达3000元的贫困村列为扶贫开发对象,计划用3至5年时间,帮助其基本解决上学、吃水、看病、出行、增收等突出问题。2009年,全市首批启动了210个贫困村扶贫攻坚工作。接着,2010年启动了150个贫困村,2011年又启动了223个贫困村,扶贫攻坚战役进行得如火如荼。

     不断发力,扶贫也得与时俱进

     去年年底,我市各地传来捷报,以“破穷障、改穷业、挪穷窝、挖穷根”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扶贫开发,取得明显成效。正当大家为之欢呼、举杯相庆时,11月29日,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召开,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(2011——2020年)》发布,又吹响了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号角。不久前,市委六届二次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、农村工作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从今年起连续4年,全市每年开展150个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,到“十二五”末,基本消除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发展滞后村。负责此项工作的市农委主任李天胜深有感触地说,我市提出的脱贫收入指标,虽然远远高出了国家新十年扶贫规划目标,但是“脱贫致富”战略蓝图如期实现之后,我们仍然不能放弃扶贫工作。因为,扶贫也要与时俱进。

     贫困往往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产业的严重缺乏相伴。选对了项目,在条件好的地区,投资一分钱,可能产生一元钱的效益。而在条件差的偏远山区,既使选对了项目,投入一元钱资金,也很难产生一角钱的效益。产业与环境、产品与市场等多重矛盾交织,使农村干部投向扶贫的精力远远高于其他工作。李天胜说,2009年以来,我市近2亿元资金投向583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,贫困村的突出困难明显缓解,发展条件极大改善。在这个基础上,共发展起种养、林果、农副产品加工、乡村旅游、劳务输出等项目800多个,带动5万农民就业,对贫困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。

     这些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兴建,已经耗费了农村干部很多精力,而让这些建设成果持续发挥作用,则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。扶贫攻坚最难的问题是提高贫困农民科技素质,授人以渔。贫困农民科技素质愈高,返贫防火墙就筑得愈牢。为了发展当地特色产业,农村干部想尽办法围绕农村服务业、产品加工业、农民创业,到处邀请专家前来培训。2010年,仅陵川县一个县就开展了300余场实用技术培训,接受培训的农民达3.86万人次。

     再一个让农村干部劳心费神的是移民搬迁。李天胜说,2009年和2010年全市共完成扶贫搬迁4000人,农村干部对每一个搬迁者都倾注了大量心血。当然,精力投入与扶贫效果是成正比的,据市农委统计,三年来500多个贫困村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,达到4583元。

     多些奉献,共奏爱心大合唱

     贫困农民是个弱势群体,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,爱心比投入更重要。扶贫,从来就是全社会奉献爱心的大合唱。启动扶贫攻坚战略后,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措施和考核办法,实行扶贫目标“一票否决”制,把扶贫开发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。全市还展开了干部下乡住村活动,160个市直单位联系160个村,住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。扶贫产业发展好的项目,各级政府以奖代补,给予财力支持。泽州县动员全县干部深入基层,帮助贫困村农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、建设苗木基地等农村服务业,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,新上产业项目300余个。市农业综合开发局是个只有二十来人的办事机构,财政拨付的办公经费非常有限,但他们为了让结对帮扶的贫困村渡过难关,还是慷慨地从经费中挤出了一大笔钱。

      财政更是竭力向扶贫倾斜,三年来,市级财政每年都要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,用于扶贫开发。市县两级财政还抓住全省推广“五个新覆盖”良机,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,总投资达2亿多元。市农委、财政局、交通局、教育局、卫生局、林业局、水利局……一批涉农机构,纷纷出台针对偏远山区贫困农村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。机关结对帮扶,企业也不例外。晋煤集团投资160万元帮助陵川县潞城镇接通自来水,投资40万元改扩建镇卫生院门诊楼,捐赠13万医疗设备,解决了10个村群众吃水和就医难。晋煤集团拿出1000多万元资金,用于贫困村发展产业项目。天地王坡煤业投资1.1亿元,建起了现代农业基地,带动周边31个村3万多农民增收。在扶贫事业上,更多以企业和个人名义,向贫困农民捐献爱心款,三年来全市社会扶贫捐款达6000多万元。

     打胜新一轮扶贫攻坚战,仍然离不开全社会的爱心奉献。李天胜说,带着感情扶贫,扶贫奉献爱心,是我们扶贫工作走在全省前头的根本性经验。在新一轮扶贫中,这条经验必须继续发挥,从机关到工厂、学校、农村组成高亢的奉献爱心大合唱。没有理由怀疑,未来五年我们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扶贫攻坚战果。

     照片:2月19日,中家和家庭服务中心的家政人员正在向学员传授婴儿护理保健知识。该中心以贫困村妇女为对象,专业进行家庭服务、月嫂、家庭护理技术培训。目前,他们已向社会输送专业家政服务人员50余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本报记者  张理锋  摄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□本报记者   张志敏

 

关键字:保姆公司 | 晋城家政 | 家政服务 | 育婴师 | 社区养老 | 晋城月嫂 | 厨娘 | 儿童家教 | 居家养老
版权所有:山西中家和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  Copyright @ 1992-2011 晋ICP备11005916号-1 技术支持:天狐网络
太原公司地址:太原市小店区晋阳街82号世纪明珠B2号楼3单元401室 公司电话:0351-7977077 19903518084(张经理) 15343517117(杨经理)
晋城公司地址:晋城市凤台西街秀水苑小区35号楼2单元101室 投诉电话:13503562344 咨询热线:0356-8886696 0356-2618458
客户服务